化学需氧量(COD)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核心指标(单位:mg/L),其测定结果直接影响污水处理工艺调整与环保执法决策。COD测定仪通过重铬酸钾氧化法(经典方法)或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(常用仪器法),量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(如有机物、亚硝酸盐)被氧化所需的氧量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受样品预处理、试剂配制、仪器状态等因素影响,测量精度常出现偏差。掌握实用技巧,可显著提升COD测定仪的准确性。
技巧一:规范样品预处理,避免干扰物质影响
•悬浮物过滤:水样中的悬浮颗粒(如泥沙、藻类)可能包裹有机物,导致氧化不全(测值偏低)。若水样浑浊(悬浮物>50mg/L),需用0.45μm微孔滤膜过滤(避免滤膜吸附有机物),或离心(3000rpm,10分钟)后取上清液测定。
•氯离子掩蔽:氯离子(Cl⁻)是重铬酸钾氧化法的常见干扰物(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氯气,消耗额外试剂),当水样氯离子浓度>1000mg/L时,需加入硫酸汞(HgSO₄,与Cl⁻形成稳定络合物)。添加量为每20mL水样加0.4g硫酸汞(精确称量),充分摇匀后再加其他试剂。
•温度与保存:采集的水样需立即分析(若不能及时测定,4℃冷藏保存不超过24小时,避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导致COD值下降)。测定前需将水样恢复至室温(20-25℃),防止低温影响氧化反应速率。
技巧二:精准配制试剂,控制关键变量
•重铬酸钾标准溶液:作为氧化剂,其浓度直接影响氧化能力。需用基准级重铬酸钾(纯度>99.9%)配制,溶于1000mL蒸馏水后,加入浓硫酸(增强氧化性)并定容至1L(标准浓度通常为0.0250mol/L)。配制后需用邻苯二甲酸氢钾(基准物质)标定,确保实际浓度与理论值偏差<±0.5%。
•硫酸银-硫酸催化剂:硫酸银(Ag₂SO₄)催化重铬酸钾氧化直链有机物(如乙醇、葡萄糖),需提前将5g硫酸银加入500mL浓硫酸中,搅拌至全部溶解(放置24小时效果更佳),再与重铬酸钾溶液混合。若硫酸银不足,会导致芳香族有机物(如苯酚)氧化不全。

•试亚铁灵指示剂:用于滴定法(经典COD测定)判断终点(溶液由黄色→蓝绿色→红褐色),需现配现用(由硫酸亚铁铵与邻菲啰啉按1:1体积比混合),避免久置失效(指示剂氧化后颜色变化不敏锐)。
技巧三:优化仪器操作,减少过程误差
•消解条件控制: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需严格设定消解时间(通常15分钟)与温度(165±2℃)。消解前需确保比色管密封良好(避免消解过程中液体溅出),消解后立即冷却(用冷水浴快速降温至室温),防止高温导致有机物进一步分解。
•比色皿清洁:测定时使用的比色皿(石英或玻璃材质)需用稀盐酸(10%)浸泡10分钟,再用纯水冲洗干净(避免残留试剂干扰吸光度)。每次测定同一水样时,使用同一比色皿(减少皿差),并擦拭外壁水珠(防止散射光影响吸光度读数)。
•校准曲线定期验证:仪器需定期(每周或每20个样品)用标准COD溶液(如50mg/L、100mg/L、500mg/L)校准,绘制吸光度-浓度校准曲线(相关系数R²>0.999)。若测定值与标准值偏差>±5%,需重新配制标准溶液并检查仪器光源(如氘灯老化会导致吸光度不稳定)。
提升COD测定仪测量精度需从样品预处理、试剂配制到仪器操作全流程把控。通过规范细节、精准控制变量,不仅能减少测量误差(将偏差控制在±3%以内),更能为污水处理工艺优化与水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。